一、指導協調聚合力。市供銷社指導農資公司開展調查研究,及時掌握農資市場行情,分析研究國家政策調整和農業生產發展新趨勢對農資市場需求產生的影響,做好摸底調查,準確把握農資市場消費趨勢。加強區域溝通聯系,了解各縣(市、區)農資商品的購銷存情況,做好商品余缺調劑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加強與農業部門的橫向對接,及時了解最新病蟲害情況,準確發布病蟲信息和綜合防治措施。
二、貨源充足保供應。受疫情、環保、原材料上漲、開工不足和國際市場供需失衡等因素的影響,農資商品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市供銷社堅持為農服務的宗旨,強化責任擔當,發揮所屬重點農資企業的渠道優勢,勇擔農資倉儲風險,組織農資貨源,全市現有庫存量18633噸,其中
化肥17048噸、
農藥709噸、農膜876噸,基本滿足全市春耕農業生產需求。另外,承擔政府農資儲備13555噸,其中
化肥13500噸、
農藥55噸。
三、質量管理促安全。市供銷社嚴格按照農資經營管理的有關規定要求,把好進貨渠道關和商品驗收入庫關。實施品牌經營戰略,從源頭抓農資產品質量,加強與具備品牌優勢、質量優勢、售后服務優勢的上游廠商合作。配合有關部門開展農資市場檢查整治,開展自查自糾,明確質量管理責任,全力維護市場秩序,保護農民利益,保障農業安全。
四、優化服務起作用?茖W制定疫情防控情況下的農資配送服務方案,加強對各農資配送線路的責任制考核,科學調度,快速配送,做到隨需隨供、配送上門、即時服務,及時把農資商品配送到農資門店、農業公司和種植大戶手上。已配送供應
化肥8643噸、
農藥162噸、農膜645噸,發揮了供銷社作為當地農資經營服務主渠道的“穩定器”“壓艙石”“應急倉”作用。
五、肥藥雙減見成效。通過品牌經營,調整商品結構提升
化肥中多元高效全水溶肥、沖施肥、有機生物菌肥、配方肥,
農藥中綠色環保生物
農藥,農膜中專用功能膜、黑白膜、銀灰膜等新型農資商品的經營比重。優化農技服務,抓好配方肥替代平衡肥工作,指導農民改變傳統的用肥、用藥習慣,實行按“方”施肥用藥,精準施肥用藥,以提高肥(藥)的利用率,切實推動“肥藥雙減增效”,有效應對當前的高肥(藥)價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