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農業生產資料協會(簡稱省農資協會)圍繞“三農”工作大局,強化行業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約束,保障農業生產用肥安全,取得良好成效。
強化組織協調,持續增強服務功能。省農資協會自1991年成立以來,按照省供銷聯社的工作要求,強化行業組織協調,助力農資穩價保供。主動深入會員企業,了解行業發展困難,爭取政府及有關部門政策支持。在春耕備耕、農資穩價保供中,多數會員企業被各級供銷社列為春耕農資保供重點單位,扛起穩價保供社會責任。保供企業通過減環節、壓費用、穩價格,保障了市場農資供應,避免了農資商品斷檔脫銷,發揮了協會企業穩價保供的“穩定器、壓艙石”作用。
成立質量自律聯盟,規范農資市場。積極破解行業發展難題,探索成立質量自律聯盟。在“倡議自律”收效甚微、市場惡性競爭、劣幣驅逐良幣嚴峻形勢下,響應省內
化肥生產企業強烈訴求,分析形勢,商討對策,以農資協會為平臺發起成立“
化肥生產企業產品質量控制自律聯盟”,探索實施行業自律監管有效路徑和辦法,開創全國農資行業改革發展先河。建立健全成套規章制度,不斷完善行業監管機制。制訂了《聯盟章程》《聯盟公約》《農資打假舉報工作規程》《輪值執行理事長工作制度》等一整套務實、可執行、易操作的工作制度和操作規程。在簽署《
化肥產品質量承諾書》的同時,加入聯盟的13家
化肥生產企業按產銷規模繳納5萬至10萬元的質量保證金,一旦聯盟內部產品抽檢質量不達標,立即按自律條款扣罰質量保證金。
發揮監督職能,切實維護農戶權益。聯盟成立伊始,四個質量監督抽查小組立即啟動每月輪流當值,對成員企業開展內部質量監督抽檢,每月定期通報成員企業及
化肥市場的上月市場監測、質量監督、違規處罰結果,研究完善監督處罰舉措,改進當月質量監督工作。通過抽檢,聯盟企業產品質量大為改觀,
化肥出廠價與省外企業實現持平。針對我省農資市場假冒偽劣
化肥坑農害農現象,依托會員單位點多面廣、熟悉市場、了解行情的獨特優勢,建立聯盟打假舉報獎勵制度,對涉嫌違法違規行為積極舉證、實名舉報。一經查實,對舉報人每舉報一起,獎勵500元。與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公安廳等執法部門聯合實施精準打假,目前,已有2起涉案金額50余萬元的涉嫌農資違法案件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震懾了不法行為,保障了農業生產用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