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鉀終于放國儲了,其價格也的確應聲回落了一兩百。但就這樣就完了嗎?千萬別!
首先,細則在哪里?監管怎么辦?說是放儲了,啥價放的?放給誰了?100萬噸怎么個放法?很多時候政策是好的,但執行和監管不到位,最后搞不好就虎頭蛇尾了,反被詬病。前不久第一批超300萬噸春耕儲備肥料投放市場的消息就曾引起廣泛關注,但結果呢?有些東西就是需要公開,公開才能有標準、有監督、有效果。
還應包括被投放者:怎么樣才能獲得國儲投放的鉀肥?拿到及時的、低價的原料,是不是也應該履行相應的一些義務?如果還不生產、還漲價,是什么理由或者說是有什么苦衷?如果高價倒賣會不會有什么處罰?
其次,需不需要補充國儲?對其他進口商有沒有要求?鉀肥國儲總量150萬噸,按照國儲管理辦法輪轉是允許且必須嚴格守時的。正常時期是當月補齊,那現在投放的100萬噸國儲如何補齊?前面國儲競拍的幾十萬噸是否已補齊?如果仍要求嚴格守時補齊,那么1-2月份進口了146萬噸氯化鉀,其中海運量為124萬噸,港存從256萬噸變為254萬噸,這說明1-2月份港口氯化鉀消費量約126萬噸,目前3、4月份以及后期的進口量還不確定,現在這100萬噸國儲投放,市場的實際供貨量一定會增加嗎?會不會出現反而減少的情況?如果是可以特殊對待,延后補齊,那么筆者又有疑問了:在市場如此缺貨的情況下,港口始終卻保持著230萬噸以上的庫存,這些氯化鉀都是誰的?為什么不賣?
所以保供穩價不僅是鹽湖的,也不只是中化、中農的!政府對于進口氯化鉀的整體進口、庫存和銷售情況應該有一個適當的掌握(掌握情況即可,非必要不干預),到底都是誰在進口,誰在銷售,誰又沒銷售,高價格從何而來……這些問題都該有個自己的認知,才能在制定政策時少走彎路、不走錯路。在研究和進行國儲投放的同時,是不是也應當組織各大貨主也一起旁聽,好好感受和學習一下?
當然,追求利益是企業的天性,創造利益是企業的天職,所以政府也應當正視、重視一下下面的抱怨,比如“虧錢的時候自力更生,賺錢了卻要發揚精神”,這的確是有些說不過去的。比如眼下暴漲的行情,大家都知道未來是一定會暴跌回去的,上一次氯化鉀暴漲之后可是經歷了長達五年的低谷期,進口虧損嚴重。這樣的后顧之憂是企業非常正常、合理的訴求。但糧食安全是涉及到每個國人的共同利益,這就有商議的基礎,既能讓賣方接受又能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定會有。
第三,只管鉀肥?那尿素呢?氯化鉀漲的厲害嗎?厲害!但是國際漲的更厲害呀!在白俄羅斯、俄羅斯相繼被制裁后,本已大漲的國際氯化鉀價格再次上揚,最新了解到巴西地區大顆粒氯化鉀到岸價高端已經達到1200美元,一直沒太漲起來的東南亞地區到岸價也已漲到了800-900美元,而此前國內售價最高時大概相當于700-750美元。所以氯化鉀看漲者依然大有人在,對抗情緒很難打散。國際氮肥、磷肥也都在大漲,高端都破了千美元大關。但是鉀肥是50%左右依賴進口的,而氮、磷都是凈出口的,在全球都在守護
化肥、搶奪糧食的背景下,鉀肥大漲價可以說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才加大力度對其進行干預,氮、磷大漲的話那理由則差了一些。
尤其是尿素,成本政府幫助壓低,開工率政府努力維持,出口大幅減少,需求正常偏弱,那貨都哪里去了?怎么就這么緊張怎么就3000+怎么就不斷沖破歷史紀錄呢?漲的理由充分的鉀肥被迫掉了,漲的理由不充分的氮、磷卻還高高在上,如果你是鉀,你會怎么辦?況且鉀肥大漲后需求已經明顯減少,一個鉀的回落能為糧食安全和
化肥保供穩價起到多大作用?氯化鉀年消費量不過1400-1600萬噸左右,尿素的消費量高達5000萬噸左右,尿素一直被奉為
化肥市場的風向標,可見其意義非凡。不要說什么國外能源大漲,原油、天然氣都多少錢,就問你敢不敢把成本曬一曬?
高價尿素必須被干預,只有三大原料至少落其二,
化肥的保供穩價才能有實現的可能。否則,鉀肥被干預的意義會變得小很多,甚至連鉀肥也管不動,按下葫蘆浮起瓢的現象,難道我們看到的還少嗎?
最后,疫情下的生產和運輸咋保障?最近疫情壓力非常大,港口物流都一度癱瘓,目前雖然逐漸恢復,但是在疫情和油價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局部汽運費漲幅巨大。農時不等人,本來就缺貨的情況下,企業的生產和農資物流問題必須得到重視,否則也會削弱政策效果,甚至要給
化肥保供穩價拖后腿的。
前面大合同剛簽,氯化鉀應聲掉了幾十,然后就又反彈;現在國儲剛投放,氯化鉀應聲掉了一兩百,但也又很快出現了反彈的聲音。這樣的情況,包括上述的幾點問題,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收悉并重視。不管是下游工廠用不起躺平,還是賣方繼續惜售炒漲,抑或是物流不暢、或假貨橫行,甚至是有些不負責任媒體的肆意炒作,這些都不利于
化肥保供穩價,不利于糧食安全,F在管不住
化肥價格是小,未來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夠糧食那可就沒后悔藥了!在全球都在說糧食危機的時候,這樣的話絕不是危言聳聽,我們需要更多更大的重視,以及腳踏實地的行動。
想隨時隨地及時把握詳細而準確的鉀肥等
化肥行情及相關信息,了解肥料市場走勢,請持續關注中國
化肥網(官網:www.myjsyl.com或手機APP:www.myjsyl.com/app或微信公眾平臺:fert-cn)。本網分析及行情數據中如有您想深入了解的部分,可致電咨詢熱線0451-88001128,成為中肥會員,享受更多特權。ㄖ袊
化肥網 作者阿杜/審稿車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