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生態環境部召開4月例行新聞發布會,記者提問下一步對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有何考慮?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司長蘇克敬表示,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對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推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農業面源污染主要來自種植業和養殖業兩個方面,近年來,通過實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一定進展,但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遠,面臨既要還舊帳、又不欠新帳的雙重壓力,正是吃勁的時候。部分地區過度施用
化肥農藥的現象依然存在,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水平有待提升,已成為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
“十四五”生態環境部將聯合農業農村部門,以釘釘子精神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著力發揮好監督指導的職能,聚焦重點區域,督促指導各地加大防治力度。
蘇克敬: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是第53個世界地球日,“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很高興同各位記者朋友共同交流土壤、地下水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借此機會首先向大家對我們工作的關心、支持表示敬意和感謝!
土生萬物、水澤眾生。土壤和水是人類文明產生、發展的根基,農業農村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強調要“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有效防范風險,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要“打造美麗鄉村,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薄吨泄仓醒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明確提出,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持續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深入推進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有效管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強化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
當前,我們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十四五”新的時期,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批示指示精神,進一步提升土壤、地下水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在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全局中的戰略地位,保持定力,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保障土凈水潔,建設美麗鄉村。
2022年是全面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重要之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之年。我們的總體考慮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三個治污”總方針,堅決打好凈土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具體可概括為:實施一個規劃、落實一個方案,傳承四條經驗,抓好六項工作,部署四大工程。
一個規劃,就是《“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一個方案,就是《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年)》。
規劃和方案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和《“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具體部署,是我們“十四五”工作的“路線圖”“施工圖”。
四條經驗,是我們“十三五”工作取得成效的系統總結,“十四五”我們將繼續堅持和發揚。一是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切實貫徹為民服務宗旨。二是立足我國國情,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的工作思路。三是堅持夯實基礎、補齊短板,集中力量優先解決“卡脖子”問題。四是注重開拓創新、試點先行、示范引領。
六項工作,是“十四五”要突出抓好的重點任務舉措。一是強化土壤與地下水污染源頭防治。二是深入實施耕地分類管理,切實保障糧食安全。三是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保障人居環境安全。四是加強地下水生態環境保護。五是深化農村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六是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監督指導,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四大工程,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的重要支撐。一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頭預防工程,二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與修復工程,三是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四是農村環境整治工程。具體實施中,我們還將同步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開展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試點示范,以點帶面,推動全國工作。
我們希望,通過共同努力,到2025年,全國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鞏固提升,農業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農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為確保到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以上是我們今年和“十四五”有關工作的總體考慮和安排。接下來,我很高興回答各位媒體朋友關心的問題,謝謝!
中新社記者:《“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出,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3%左右。請問目前受污染耕地情況如何?針對受污染耕地采取了什么措施?修復工作進展如何?近幾年將采取什么措施達成93%的目標?
蘇克敬:謝謝您的提問!笆濉逼陂g,各地區、各部門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凈土保衛戰取得了積極成效,土壤污染加劇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
當前我國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總體穩定,部分地區耕地重金屬污染問題相對突出。對于耕地污染問題突出的地區,我部和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密切合作,“源頭整治”和“安全利用”雙管齊下,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在工礦污染源頭防整治方面。實施重金屬減排工程930多個,超額完成減排目標。2018年起,部署開展涉鎘等重金屬行業企業排查整治三年行動,累計排查涉鎘企業1.3萬多家,把近2000家污染源納入整治清單,并且按照計劃完成了整治任務。在9個省部署開展成因排查試點,深化了對耕地土壤污染的規律性認識,各地結合成因排查,已有針對性地整治了一批污染源。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協同配合,從源頭上減少了污染物的產生,耕地周邊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二是在受污染耕地利用方面。農業農村部門加強督促調度,開展分片幫扶指導。針對安全利用類耕地,主要采取農藝調控、替代種植等措施,如改種
玉米等不易吸收重金屬的農作物,降低農產品超標風險;針對嚴格管控類耕地,采取種植結構調整或者退耕還林還草等措施,退出食用農產品的種植。到2020年底,順利完成《土十條》規定的目標任務,全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左右。
從“十三五”技術試點的經驗來看,受污染耕地修復成本比較高,難以大面積推廣!笆奈濉逼陂g我們繼續堅持風險管控的思路,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為出發點,進一步強化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負責的要求,深入開展污染溯源、斷源,全面落實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措施,確保實現“十四五”的規劃目標。
一是壓實地方責任。分解落實“十四五”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務,并將任務完成情況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在任務的確定過程當中,我們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確保安全利用率先鞏固、再提升。
二是強化源頭預防。以土壤重金屬問題突出區域為重點,深入開展耕地污染成因排查,識別污染源和污染途徑。因地制宜采取源頭治理、切斷傳輸途徑等措施。聚焦重有色金屬等礦區開展歷史遺留廢物大排查,分階段治理,逐步消除存量。持續深入開展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集中解決一批影響土壤環境質量的突出污染問題,切斷污染物進入農田的鏈條。
三是落實分類管理制度。配合農業農村部門指導地方動態更新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針對優先保護類耕地加大保護力度,確保其面積不減少、土壤環境質量不下降;針對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耕地,指導相關省份制定“十四五”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及年度工作計劃,全面落實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措施。此外我們還配合相關部門加強糧食收儲和流通環節的監管,杜絕重金屬超標糧食進入口糧市場,保障“吃得放心”。謝謝。
農民日報記者:我想了解一下,目前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的總體情況怎樣?下一步將重點開展哪些工作?
蘇克敬:實施農村環境整治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重要任務。自2008年以來,我部會同財政部等部門,深入落實“以獎促治”政策,堅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不斷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取得積極成效。特別是“十三五”以來,中央財政投入258億元,以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規模以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為重點,支持各地新增完成15萬個行政村整治,累計完成整治19.5萬個,占全國行政村總數的三分之一左右,村莊環境明顯改善。
但總體上,農村環境整治覆蓋面仍然有限,點位比較分散,規;粔蝻@現,部分地區整治效果有待進一步提升!笆奈濉逼陂g,我部將聯合有關部門,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成效導向,采取重點突破和綜合整治、試點示范和監督管理相結合,進一步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促進生產生活生態融合,助力鄉村振興。到2025年,新增完成8萬個行政村環境整治,基本消除較大面積的農村黑臭水體。主要強化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聚焦重點區域整治。以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黃河流域等為重點區域,以縣為單元整體推進,優先整治“三線四邊”區域(“三線”即鐵路、公路及河道沿線;“四邊”即城鎮、省界、居民房屋、景區周邊),持續提升農村環境整治覆蓋水平。
二是加快消除農村黑臭水體。結合“三清一改”(即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內塘溝、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推動環境綜合整治。系統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連通、生態修復等措施,基本消除4000余個面積較大的農村黑臭水體,“完成一個、銷號一個”。
三是發揮示范引導作用。充分發揮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的引導作用,聯合財政部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組織技術團隊,加強幫扶指導,支持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探索治理模式和長效機制。通過我部“走進美麗鄉村”等專欄,推廣典型地區經驗做法。
四是監督提升整治成效。督促各地將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情況,通過縣級網站、村務公開欄等方式公示,排查結果是否徹底、治理效果好不好,要由群眾來評判。定期開展農村環境整治成效評估,指導各地鞏固效果,持續提升設施正常運行水平,實現“整治一片、顯效一片”。謝謝。
南方周末記者:剛才介紹了我國在農村生態環境整治的工作計劃,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市場廣闊,但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面臨投資成本高、回報周期長,缺少技術人員維護等短板,企業經濟效益低甚至虧損,如何解決上述的問題,引導各方發揮積極性呢?
蘇克敬:謝謝您的提問。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與改善農民群眾生活環境密切相關,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部會同相關部門,立足農村實際,逐步完善政策機制,指導各地實事求是確定排放標準,因地制宜編制規劃,推廣典型經驗做法,加快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體系,取得初步成效。
但總的來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礎薄弱,任務依然艱巨。截至2021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僅為28%左右。您提到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成本高、運行維護難度大等問題客觀存在,長效機制有待健全。對此,我部將深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充分發揮政府、市場、村民三方面的作用,加快補齊突出短板。到2025年,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0%。
一是發揮地方主導作用。強化統籌銜接,以縣為單元統籌治理農村生活污水,與改廁、城鎮發展、鄉村建設、國土空間規劃等有機銜接。分區分類施策,根據區域差異和村莊類型,科學確定技術路徑和模式,不搞“整齊劃一”和“盲目攀比”。對居住集中的區域,選擇效果相對較好的設施技術,進行重點治理;對人口分散的地區,注重“性價比”,推進就地就近就農利用。同時,推動地方落實財政事權,加大投入力度。強化建管并重,規范設施建設運維,評估治理成效,確保設施發揮作用。
二是發揮市場主體作用。遵循經濟規律,讓主體、項目、資金等要素活起來,市場化、可持續運作。有條件的地區,可委托專業機構統籌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規;\營水平。鼓勵項目“肥瘦搭配”,通過城鄉一體化、供排水一體化、環境治理與產業開發相結合等方式,實現環境經濟綜合效益。發揮綠色金融支持作用,做好“牽線搭橋”,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三是發揮村民參與作用。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提升主人翁意識。發揮村兩委的組織協調作用,組織村民通過籌資籌勞等方式參與污水治理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打通“最后一公里”。完善村規民約,加強宣傳教育,引導村民自我約束,減少污水亂排。實行項目公示制度,問需求、聽意見,讓村民監督推動污水治理取得實效。
界面新聞記者:隨著工業和生活點源污染治理取得良好效果,農業面源污染漸漸成為污染主要來源之一,下一步對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有何考慮?
蘇克敬:謝謝您的提問。
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對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推動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農業面源污染主要來自種植業和養殖業兩個方面,近年來,通過實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一定進展,但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遠,面臨既要還舊賬、又不欠新賬的雙重壓力,正是吃勁的時候。部分地區過度施用
化肥農藥的現象依然存在,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水平有待提升,已成為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笆奈濉蔽覀儗⒙摵限r業農村部門,以釘釘子精神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著力發揮好監督指導的職能,聚焦重點區域,督促指導各地加大防治力度。
一是對種植業,控源頭、減總量。重點是推動
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指導各地落實《土壤污染防治法》關于加強
農藥、
化肥使用總量控制的要求,以水質超標風險高、種植業污染物排放量多、
化肥農藥施用強度大的地區為重點區域,科學制定減量目標、工作任務和主要措施。持續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
化肥、精準施藥、綠色防控等重點任務,到2025年,主要農作物
化肥、
農藥利用率均達到43%。同時,加強農膜全鏈條監管,健全秸稈收儲運體系,持續提升農膜、秸稈回收利用水平。
二是對養殖業,促循環、防污染。重點是推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完善規劃標準、暢通還田渠道,推動畜禽規模養殖場建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計劃和臺賬,完善設施裝備。推動全國600多個
畜牧大縣編制完成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優化養殖布局,促進種養循環。以水質超標風險高、糞污產生量大、土地承載力超負荷的地區為重點,加強環境監管和指導幫扶,嚴防畜禽養殖污染。到2025年,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0%以上。同時,依法加大
水產養殖環境監管執法力度,規范工廠化養殖企業尾水排放監管,推進
水產生態健康養殖。
三是在監督指導方面,抓試點、建體系。我部聯合農業農村部印發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實施方案(試行)》,明確了“抓重點、分區治、精細管”的工作思路和任務安排!笆奈濉睂⒓涌旖⑥r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工作體系。按照試點先行的原則,在長江、黃河等重點區域選定26個試點,部署開展調查監測,評估劃定優先治理區域清單,分區分類進行污染治理,探索建立查、測、劃、治、評的“五步法一清單”治理和監督指導體系,形成一批可復制、易推廣的治理技術模式。謝謝。